首页
搜索 搜索
快讯

今日关注:每天4000斤,东催村广鑫顺基地果蔬专供省城

2023-03-05 11:16:42 铁岭发布


(资料图片)

长280米、相当于普通棚的三倍,同样规格的大棚有12栋;每天可产果蔬4000斤,全部直运沈阳……乍暖还寒时节,走进铁岭县李千户镇东催村广鑫顺果蔬有限公司产业园区,一派喜人景象。大棚内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枝藤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柿子。采摘、搬运、分等、装箱,人们忙个不停。

“12栋大棚,6栋栽种的是阿里郎系列大柿子,6栋金樱桃品种小柿子。我们都等自然成熟后才进行采摘,不用捂,柿子摘下来直接就可以吃。口感酸甜适宜、一点不涩,和咱小时候的味道一样。”园区技术负责人王绍伟介绍说。

大棚长280米,柿子摘下来如何往出搬运?“我们在每栋大棚内的作业路上都铺设了轨道,柿子摘满箱搬到电动轨道车上,就可自动运到分拣区,省时省力省人工。”王绍伟说,“我们的柿子主要在沈阳的连锁专卖店里销售,目前在哈尔滨也开了十几家连锁店。”

说到哈尔滨,王绍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是铁岭县新台子镇人,从省农校毕业后,回到镇里管几年农业。后来离岗一直在外帮助管理设施大棚,其中大部分时间在黑龙江省一家农业公司当技术主管,挣年薪,去年底才返回家乡来到东催村。

凭技术拿年薪走天下,如今,在东催村,王绍伟把广鑫顺果蔬产业管理得条条是道。“我们基地里的柿子之所以口感好,一是温湿度控制得好,很少发生病虫害,就很少用药,不用担心药物残留。二是以施加有机肥为主,让柿子自然成熟。这样,柿子的品质就有了保障。”

在东催村基地的大棚内,垄台上铺的薄膜,垄沟间铺了一层稻壳,走在上面软软乎乎、脚不沾泥。“铺上一薄层稻壳,既可以吸潮,保证棚内适宜湿度,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稻壳腐熟后可增强肥力、疏松土壤,这也是一种循环农业。”王绍伟解释说。

设施农业,强村富民。统一规划建设园区,交由能人、专业公司经营,东催村集体经济每年固定收入16万元,同时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不用出村,不误农活,不耽误照顾家庭,目前,已有20多位村民常年在基地内务工,每天公司给他们支付的工资3000多元。

来源 ▏北国·辽宁日报

编辑 ▏郎欣颖  责任编辑 ▏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