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快讯

左传的作者是谁和朝代

2023-03-31 09:28:03 壹壹高考网

1、左传的作者

《古文观止》中收录的《左转》文章共18篇。

这些都是《左传》中优秀的代表作,如《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臧僖伯谏观鱼》、《曹刿论战》、《介之推不言禄》、《烛之武退秦师 》等 。

一、《郑伯克段于鄢》


【资料图】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全文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二、《周郑交质》

讲述了在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但是由于后来周平王又宠信他人,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开始恶化,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这篇散文引经据典,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三、《臧僖伯谏观鱼》

记叙了臧僖伯用当时社会的礼制去劝阻鲁隐公去棠地观看捕鱼一事,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这篇散文短小精悍,说理层层推进,直官不讳,不容辩驳。

2、左传的作者是谁

左传的注疏作品是《春秋》,作者是孔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左传的作者和朝代

1、《左传》继承了《春秋》惩恶扬善的良史精神,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还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以历史的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2、人本精神和民本思想是《左传》杰出的思想特征,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念,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和思潮的反映。人本精神是对神权意识的颠覆,《左传》提出了“民为神主”的观点;民本思想则表现为对民意的重视,表达民为邦本,民重君轻的观点。

《左传》文学性的剪裁和事件的故事化

①文学性的剪裁,是说它既叙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意趣盎然,而避免枯燥乏味的流水帐式的记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化,是说《左传》在叙述史实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小说、戏曲的色彩。

②《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单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③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倒叙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起。

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 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三年)《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 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写 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左传》人物性格的特点

《左传》虽然未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十分注重刻画人物。其中如曹刿、先轸、弦高、子产、晏婴等等都是很生动的形象。更可注意的是,《左传》不仅能够写出人物的特性,而且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①《左传》主要运用对话、行动来表现人物,而绝少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特征。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②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齐鲁长勺之战”中写曹刿,通篇作者未加一句评判议论,而曹刿的思想、性格、风度却宛然如见。

③《左传》写人不象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由于它是编年体,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事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